?>
网站首页→科学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值得警惕的微塑料污染
时间:2023-05-06
 

微塑料的定义

自20世纪初以来,塑料由于其成本低、稳定性好及良好的可塑性等,被人类积极研究和利用,可是随着塑料制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越来越大量的应用,伴随而来的就是其污染问题。目前塑料污染(暨白色污染)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科学家对其研究也已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指在人为生产或太阳照射、太阳侵蚀、生物降解、机械破裂等形成的尺寸在5mm以下的塑料小颗粒。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已经把微塑料污染列为了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

微塑料污染的来源与分布

微塑料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了污染水灌溉、有机肥和污泥利用、农田地膜使用、渔业水产的捕捞和养殖行为、工业排放、大气沉降和塑料废弃物降解等,它们能够参与生态循环。微塑料可以随空气、水移动,从而到达地球所有地方。已经有报道称在南北极、冰川、深海甚至珠穆朗玛峰顶部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微塑料污染的环境分布表现出“广泛而集中”特点。在海洋中,不同水域的微塑料含量有着巨大差异,在靠近人类聚居区的水域,如珠江三角洲;封闭、半封闭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以及洋流环流区,如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亚热带环流区都易形成高微塑料污染区。而这些污染区域中的微塑料大多集中在海洋表面以及沉积物中。而在陆地上,土壤微塑料则主要汇集于工业区或者利用工业区废水的地区、人口密集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而偏远地区如青藏高原或者国家自然保护区则污染程度低。另外,沿海海滩、河岸森林缓冲带以及工业用地的微塑料污染严重,而传统农耕土地和稻鱼共作系统则污染程度低,一般浅层土壤中微塑料含量远远高于深层土壤。

微塑料污染的影响与危害

微塑料污染给环境及生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首先是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种植情况。第二是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塑料比土壤更能兼容和吸收微生物,使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明显聚集,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同时微塑料具有的特性使其成为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的载体,且这些物质可在微塑料上富集。而对动植物的影响则是其能在动植物身体内富集,并且影响植物的物质吸收和动物的消化功能。

微塑料由于其体积小和分布广泛的特性,使其能通过食物链、皮肤接触和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微塑料在人体内存在,甚至胎盘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明确,不过有一些动物试验结果。大量生物短期暴露试验证明,微塑料体内累积会对生物体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代替食物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后代数量和质量、累积引起血栓、具有神经毒性等。细小的微塑料还可能穿过生物组织,进入循环系统,这部分微塑料难以从体内排出,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然而,生物体在微塑料环境中暴露的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暴露时间也更长,这种情况下的微塑料毒理效应尚不明确,亟待研究。

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措施

微塑料污染是对人类的极大挑战,在治理措施方面,既需要阻止微塑料进入环境和循环,包括用其它材料代替塑料的使用,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等,又需要对现有的微塑料进行清除处理,一是阻止大块塑料进入水体,如设置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等;二是去除已进入水中的微塑料。虽然一些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一方面没有很好的低成本清除方法,同时仅仅部分国家采取措施无法改变全球情况,形势依然很严峻。

作为我们个人,虽然无法对微塑料污染做出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的使用和废弃,为我们自己的环境和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王莹)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技术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