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花生在我国,即是重要的油脂原料, 又是老少咸宜的干果。
一、我国花生种植现状
2018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达7900万亩,同比2017年降低9.95%,2019年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以河南、辽宁等地种植面积增加的多[1]。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花生病害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报道, 我国花生侵染性病害达24种以上。随着病害的加重,对花生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出口创汇,对我国花生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二、花生主要病害
花生病害主要分为叶斑类病害、土传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3]。
1、叶斑类病害的特征
(1) 花生叶斑类病害是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的统称,已成为世界各国花生生长后期花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2) 花生网斑病的病原为花生茎点霉,属于半知菌亚门;黑斑病病原无性态为球座尾孢,有性态为伯克利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花生褐斑病病原为花生尾胞菌,都属子囊菌亚门。
(3) 花生叶斑病以褐斑病和黑斑病为主,褐斑病的发生早于黑斑病,因而褐斑病又称为早斑病,黑斑病被称为晚斑病。褐斑病发病初期是在花生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正面观察病斑呈现红褐或紫色,于花针期始发,结荚期至成熟期为发病盛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部;黑斑病病斑直径小于褐斑病,一般为1~8 mm,黑斑病最大的特点是病斑的背面有很多小黑点,排列成轮纹状,潮湿环境下可以形成褐色霉状物[4]。

2、土传性病害的特征
(1)花生土传病害主要包括茎腐病、根腐病及白绢病。
(2)茎腐病在花生幼苗期发病,使2片子叶发生黑褐色腐烂,然后侵染接近地面茎基部或地下的根茎部,围绕茎四周扩展成一环形病斑,使维管束腐烂;花生根腐病可引起根腐、茎基腐和荚果腐烂,从发芽出苗至后期都能发生,以开花结果期特别是盛花期发生最重;花生白绢病主要危害植株茎部、果柄及荚果,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加重[5]。
 
3、细菌性病害的特征
(1)花生发生的细菌病害主要为青枯病,其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2)青枯病自花生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下针期最为严重。该病害属于维管束病害,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植株染病后从根部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感病植株全株叶片失水萎蔫下垂,最后全株枯死[6]。
 
三、花生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花生病害防治的原则。具体防治措施:农业防治:①花生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体焚烧或 ②耕翻土地 ③合理轮作 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减少病害侵染源;化学防治:针对每一种病害,需适量适时用药,不可擅自加大剂量以防药害发生;选育抗病品种。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5ded4e0102yt3v.html
[2] 游春平,傅莹,韩静君,刘开启,郑奕雄.我国花生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01):97-101.
[3] 高素艳,贾守民,张立田,杜瑞焕,李爱军,项爱丽.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92-93.
[4]陈华,李志敏,杨海棠,黄长志.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09):91.
[5]崔富华,赖明芳,曾孝平.花生青枯病的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J].花生学报,2003(04):17-22.
[6]范开业,陈香艳,凌再平,刘玉芹,刘正学.临沂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05):186-187.
王莹(小)、刘笑笑、魏春雁 |